造紙術
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,在造紙術發明之前,中國古代先後用甲骨、金石、簡牘、縑帛等作記事材料,既厚重又昂貴。世界上最早的紙在漢代面世,用植物纖維所造,質地粗劣難於書寫。
東漢和帝時,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,採用麻頭、破布和魚網等原料搗爛,提取純淨纖維,造出廉價而便於書寫的紙,人稱蔡侯紙。而漢代仍是竹木簡、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代。
隨著造紙原料的進一步開發,紙的質量、產量和製作技術與工具也不斷改良,使紙張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上的應用漸漸成為主流 。13世紀意大利和德國相繼建廠造紙。到了16世紀,植物纖維紙終於取代了歐洲的羊皮紙和埃及莎草等書寫材料。
印刷術
印刷術也是中國「四大發明」之一,同時被譽為世界【文明之母】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道家把有許多文字的木印印在紙上作護身符,並且製成圖文並茂的木版。這樣的逐步發展,最終演變成雕版印刷術的出現。 它激發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 。
北宋畢昇取膠泥為材料製作活字,用火燒硬。另以鐵板塗上一層松脂、蠟、紙灰等混合物,印完的活字可以拆下再用,便是活字印刷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