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

生物、化學、物理——水車和紡車

水車
         水車的發明是我國農業灌溉領域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。從「抱甕而出灌」的原始提灌方式開始,古代勞動人民就一直在進行灌溉方式的改進和變革。三國時期,馬鈞經過精心改良,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灌溉農具──翻車,即農用水車,它的出現比西方國家要早一千五百餘年。
         為了方便灌溉,中國人早在千多年前便發明了一種農用水車,叫做翻車。它的結構由水槽、木鏈、刮板和上下兩個齒輪組成。利用人力、畜力或風力作為動力帶動木鏈上下翻動,刮板把水提升到岸上以灌溉,又名龍骨水車
         中國人除了用水力學來造農田水車,還用於其他方面,如舂米、篩麵、水力紡紗、製成天文儀器,銅壺滴漏’、拉風箱等。


紡車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織品的國家,紡車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出現。從最原始的紡織工具「紡專」開始,至清代出現的多錠紡紗車,紡車不斷地在古代勞動人民的手裏改進著,革新著,黃道婆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。黃道婆製造了三錠腳踏紡車,這項發明比歐洲的「珍妮機」還要早五百年。
         紡專是由石片或陶做成扁圓形的妨輪 , 中間插一短桿 , 利用回轉的慣性 , 卷成繞拈製紗線。紡車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,秦漢時手搖單錠紡車已廣泛使用。宋代已出現麻紡大紡車和水轉大紡車。到了南宋棉紡織生產佔主導地位 ,又出現多錠大紡車。清代出現的多錠大紡車證明手工紡織機器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。元代元貞年間 , 黃道婆婆發明三錠腳踏紡車 ,同時可紡三根紗,她還與家鄉婦女一起製造出「烏泥涇被」, 緯紗配色 , 經線提花。這種棉紡技術後來傳遍江浙一帶 , 松江也一度成為全國棉紡織中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